编者按:将持续推介365英国上市官网研究生近期在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成果,以促进学界同仁积极健康的学术交流、对话与批评。
何晶、周兴国: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探寻
《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26期
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构建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体系的应然之义,也是培养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实现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全面三孩”政策配套体系建设的应有举措,是完善托育服务质量测评标准体系建设的实然选择,是技能型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应然选择。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表征为彰显课程内容线性与多元的结合,促进岗位技能与通识性知识的协同发展,实现职业规划与岗位实践类课程的协调联通,凸显“医育结合”回应性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特色。推进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创新“三元育人”的课程理念,建立岗位“学分银行”制度;对接岗位素质模型标准,打造“全链式集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U-G-S”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树立“岗课证融通”的技能型课程建设理念,实现多维动态化课程治理。
朱丽桢:论教学关系中的身体参演
《当代教育科学》2022年第11期
教学关系总是以人为核心,通过人与人、与文化(知识)、与自我的交往关系实现人之“整体性”发展。“身体”作为人之存在的显现与展露,是通往教学世界的媒介:主体交往依赖身体进行互动,知识交往通过身体参与学习,自我交往更需借由身体获得反思。但对“身体”的误解和偏见却导致教学关系陷入“无身”之局面,主体交往成为教师对学生身体的规训和操练,知识交往通过压抑身体实现理性增长,自我交往沦陷为对身体的放逐,“整体人”的培养陷入窘境。因此,重审教学关系中的身体,成为培养“整体人”和“身体人”的关键。首先,应正视人与身体、理性与身体的关系,允许感性、体验等身体经验的参与,让人“显身”,实现身心一体的教学关系之建构;其次,正视教学关系中的身体表演,借由身体表演实现人的自我表达和呈现;最后,在对身体的观照和重审中解放身体,引导身体走向自由,并在身体秩序的规训下实现自由完满的人的培养。
孙小龙、李子华、李芳芝:
高等教育资源与绿色创新关系的实证检验
《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23期
文章基于高等教育资源对绿色创新的理论机制分析,利用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构建高等教育资源与绿色创新的综合指数,进而考察高等教育资源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高等教育资源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创新的发展;第二,高等教育资源对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的绿色创新,也促进了邻近地区的绿色创新。因此,新发展阶段需要重视高等教育资源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
孙小龙:网络语言失范及话语权属问题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年第11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数字化、信息化、元宇宙等新技术给文化建设和人的精神活动带来了一系列复杂问题。近年来网络语言“异军突起”,网络语言失范危害主流话语体系,成为负面、不良舆论、错误价值观的主要源头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为易降低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汉语使用能力、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冲击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对此,可尝试分析网络语言失范的话语权属原因,在“根源—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规范网络语言的框架和治理模式,具体要求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加强党和政府的引导、网络社会组织的作用以及对个体网民的引导规范。
张楚、吴支奎:
倾听儿童“插嘴”行为背后的声音
——基于现象学视角的分析
《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第11期
课堂教学中,儿童“插嘴”行为屡见不鲜,对这一行为的关注凸显教育以生为本的人文关照。以现象学作为分析方法,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行为进行阐述分析,观察、聆听并尝试探寻学生“插嘴”行为背后潜在的教育意义,以期将其转换为鲜活的课程资源。透视儿童“插嘴”现象的本质,其呈现自我认同不良——自救的呻吟、情绪宣泄——寻求观点一致的呼唤、自我中心——班级地位建立的呐喊三种心声。教育者应以此为基础,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倾听,解密行为背后的儿童心理;关注过程体验,理解境域之中的儿童感受;施以教学关怀,洞悉瞬息多变的儿童情绪。
殷子珺,赵慧宇,宣宾:高一新生阈下自闭特质对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观点采择的作用及干预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年第31卷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一新生阈下自闭特质对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的中介作用,并且考察基于观点采择的干预方案对高阈下自闭特质者观点采择能力以及社交回避与苦恼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自闭谱系商数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数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1401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统计学上27%的筛选标准,筛选出自闭谱系商数量表得分从高到低共378名被试作为高阈下自闭特质组(127.04±6.05),在征求学生本人和家长意见后最终选取自闭谱系商数量表得分高的前32名被试(133.69±5.44),并随机分为干预组(134.25±7.01)和控制组(133.13±3.38)各16名被试。采用改编的观点采择团体辅导方案对16名高阈下自闭特质被试进行干预研究。使用SPSS 26.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PSS 26.0宏程序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1)高一新生阈下自闭特质、观点采择和社交回避与苦恼得分分别为(113.26±11.35)分、(12.34±3.95)分、(10.84±6.42)分。(2)阈下自闭特质、观点采择、社交回避与苦恼两两之间相关显著(r= -0.11~0.52,均P<0.01)。(3)阈下自闭特质对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直接效应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28,占总效应的96.55%;观点采择对社交回避与苦恼的总间接效应显著,总间接效应值为0.01,占总效应的3.45%。(4)在干预组中,后测的观点采择分数(15.69±3.86)显著高于前测的观点采择分数(10.56±4.18)(F=7.36,P<0.01);在控制组中,前后测的观点采择得分无显著差异(10.63±3.69)(11.44±3.03)(F=7.36,P>0.05)。(5)在干预组中,后测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分数(6.38±5.01)显著低于前测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分数(15.00±6.07)(F=8.67,P<0.001);在控制组中,后测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分数(15.81±6.33)低于前测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分数(19.00±5.38)(F=8.67,P<0.05),但干预组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分数下降幅度更大。 结论 观点采择在阈下自闭特质、社交回避与苦恼间起中介作用,基于观点采择的团体辅导有利于提升高阈下自闭特质者的观点采择能力,减少社交回避与苦恼行为。
雷前虎、来文静、路宝利:“技能中国”构建的历史寻绎:
近现代百年来中国特色学徒制演进的个案勘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21期
技能形成方式不仅关乎社会个体技能提升的路径,更关乎一个国家推进技能社会建设,培育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的战略。学徒制作为一种被社会广泛采用的技能形成方式,在近现代百年来“技能中国”社会构建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现代百年来,中国特色学徒制传承历经了三次大规模演进,依次形成了中国特色学徒制近代形态—过渡形态—现代形态等三种发展形态,其技能形成理论由西方借鉴模仿向本土原创转换演进、技能形成路径由内部形成模式向融合发展模式演进,技能形成目标由技能培育向中华民族复兴演进,推动了百年来“技能中国”的社会构建和技能形成体系的创新发展,促进了技能人才的社会阶层流动。面向未来,建设“技能中国”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建设,构建促进学徒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本土技能形成传统和技能形成制度体系,推动当代中国向高技能发展的未来社会图景迈进,为“技能中国”建设发挥职业教育担当。